打造未來教室的思索
教室改造運動的興起和學習空間重構被重視,不僅是教育信息化的促進,還因為,人們對于學習這件事兒,有了全新的認知,對于教學改革這件事兒,有了嶄新的視野和角度。

目前智慧教室存在的問題
1)缺乏系統的規劃設計,很多方案沒有設計源頭;
2)方案是各種設備、技術的堆砌,以及由此帶來的運維管理難;
3)軟件應用與教學業務脫節,老師不愛用、體驗差;
4)智慧教室使用門檻高,需要老師本身有很高的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
人影響空間,空間也影響人。根據國外高校管理者對學習空間的改造經驗,成功的學習空間創建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整體規劃,精心設計
學校可能需要聘請一位教學設計或教學技術方面的專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從整體布局出發,精心設計適合學校需求的教室布局。
2、新型學習空間設計,適配多種創新教學模式
用各種各樣的技術工具把學習空間的每個角落都填滿,這種做法顯然是將重點過多地放在技術創新上,弱化了學習空間的交流協作作用。堆砌太多的電子設備不僅會使教學空間超負荷,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校的預算。需要教學的軟、硬件深度融合,將老師的信息完美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方便老師教學。

3、以"簡單易用為設計理念
在教學設備的選擇上,盡可能的選擇智能化高的產品,教學設備本身是用來輔助老師教學的,而不是給老師帶了麻煩的,如果教學設備,老師、學生都不愛用,那么它的價值又是怎么體現的呢?所以,在打造未來教室的時候,設備要“簡單易用”。
4、教師第一的原則
其實不管是在未來教室還是現在的傳統課堂,教師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主體之一。但是隨著未來智能設備的使用,教學的高效性要求,對教師是一大考驗。所以,一方面,未來教室的打造,重點應該在于教師的培養;另一方面,在課程安排上,教師擁有學習空間的擁有先行安排課程的特權。
當所建造的學習空間的所有權歸屬學校時,教室的利用率和各專業課程的安排都將會是學校優先考慮的事情。當某個系或學院擁有這一空間,該系或學院教師的日程安排會被放在第一位。
教室的生態環境、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推動教師思考新的授課方式,因此,未來教室的打造應該從硬件(智能設備)與軟件(教師)兩方面著手,兩者的結合度越高,越能體現智慧教室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