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轉課堂"的突破口在教師
我們常說"翻轉課堂"就是把教學主體從教師”教“翻轉為學生”學“那么是不是意味著翻轉課堂中教師的作用變小了呢?當然不是,教師在翻轉課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角色轉變了而已,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知識的”引領者“。所以高校"翻轉課堂"的突破口在教師身上。

要成功玩轉翻轉課堂,老師也必須完成自身的翻轉。
第一項工作是教師轉變教學行為
課堂說到底是師生教學的場所,教師在課堂上擁有獨特的地位。大學教師是課程教學的發動機,教師的作用不只是在課堂內,課堂外部的因素也主要通過教師發揮作用。
教學行為上,老師要進行翻轉。這相對簡單。老師要先備課,包括安排教學視頻和課前作業,甚至要專門錄制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然后根據學生看視頻的反饋和作業情況設置真正的課堂目標,進入課堂。
第二項工作是創新教學文化
大學教學文化無影無形,即便有所謂的物質文化,如教室櫥窗文化、裝飾文化等,但更重要的還是存在于教學主體意識中的教學價值觀、教學行為方式中所包含的價值追求等。教學文化還有一個特點是它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沉淀,成為習慣或人們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力。任何人置身其中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受到它潛移默化的感染或約束,但它又不屬于任何個人,猶如空氣一般。

在傳統課堂,我們強調“要教給孩子一杯水,老師要成為一桶水”。這無疑給老師巨大的壓力,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圖書館,并把館藏知識傾注給學生,這其中還要設立層層關卡,以檢查學生是否將全部知識裝入了大腦。這對于師生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但當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翻轉課堂的重點在于“漁”,而不是在于“魚”。課前的準備,就是讓學生形成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課中的互動及討論,就是讓學生提高提問和思考的能力。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重點就不僅局限于傳授有限的知識,而是要將形成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更為重要的目標。明白了這一點,教師才能從教的負擔中解脫出來,放棄自己的主導地位,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知識的”引領者“的轉變。
相對而言,班級制老師的主導意識更強,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流程上更容易以我為主,特別是教學思想上不容易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教學。而個性化輔導老師,由于一直在因材施教的目標和氛圍下工作,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向來認同,不存在更多傳統教育模式的困擾,他們只需要改變一下教學流程就可以很快適應翻轉課堂。推薦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