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聽一節TPACK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數學課
旁聽一節TPACK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數學課,筆者有幸在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的智慧課堂中旁聽了一節數學課。主要是因為采用了AWIND奇機的無線投屏設備和智慧課堂系統方案,才有的這個難得的機會。
TPACK,即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
美國學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2005年在舒爾曼(Shulman)提出的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基礎上提出的。從2005年開始,國內外學者對TPACK展開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通過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對于TPACK的研究將有利于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TPACK框架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即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法知識(PK)和技術知識(TK);四個復合要素,即:
學科教學知識(PCK)
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CK)
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
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SCK)
TPACK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數學課
筆者旁聽并記錄了本次匯報課的全過程,本節課課程主題為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AWIND奇機無線投屏錄播系統,智慧課堂系統,應用了學案、分組教學等教學法,通過慕課堂匯報授課的一節小學數學課,整體效果令人滿意,其教學流程如下:
【通過AWIND奇機無線投屏設備wePresentWiPG-1000P全程投屏錄播】

1:以強課中交互帶動課堂氣氛
在講授課環節,其帶有一定的課堂交互技術如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隨機挑人、搶答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本節課為小學五年級的課程,鑒于小學學生的認知特點,隨機挑人可在較短時間使學生注意力回歸課堂,而搶答與分組教學的互相配合,更可激發學生的組間競爭意識。
2:隨堂檢測即時掌握學情
授課教師在舊知回顧、課中講練、小組探究與鞏固練習環節皆以青鹿智慧課堂“隨堂測驗”功能下發各種類型不一的題目以支撐教學的進行,隨堂測驗的優點在于可即時在學生的回答中作出學情分析,使教師對學情的把控更加有效與有根據,使因學定教這一原則變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筆者多次觀察到授課者在查看學情后對整體教學進度的推進作出調整,這在沒有學情分析數據支撐之前是難以實現的。
3:分組技術支撐下的對比法
筆者觀察到,一節課下來,授課老師多次挑選不同的學生屏幕將其在大屏幕上顯示,從而進行對比,講解。在傳統的教育中,老師只有通過批改作業的時候,才會發現學生是不是真的學會了,而通過投屏設備和集中管理,老師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且通過大屏幕的對比,更加詳細的講解課程。
最后,筆者觀察到,在對待智慧課堂產品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數學課的原因,本課授課老師似乎特別喜歡電子白板,手寫批注、以及局部放大縮?。ㄍ嫫桨逡粯樱瑑墒种敢婚_放大,一合就縮?。┖投嗥溜@示(多次雙屏或者4屏顯示進行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