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與“多屏”教室
智慧教室與“多屏”教室
面對智慧教室建設的風潮,我們不難發現,“多屏幕”似乎成為智慧教室建設中的一個時尚景象。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智慧教室里的顯示屏幕變得越來越多,在很多現場的智慧教室中,均能見到“多屏”教室的身影。
這里所說的“多屏”教室,是指智慧教室中在教室四個墻面安裝4個以上的屏幕,不包括計算機教室(一人一臺計算機的多屏)和虛擬實驗室(例如金融模擬實驗室實時遠程同步的呈現各地交易所數據的多屏)。

“多屏”教室看起來簡單,但技術實現較為復雜——多個屏幕之間,需要通過無線網絡,將多種不同操作系統(如ios、安卓、Windows等)和終端設備(如主屏、分屏和pad等)互相連接起來,利用某個軟件,通過多屏互動技術支持的協議,將設備上的內容或屏幕分享到其他設備,實現多設各間跨平臺屏幕共享,多屏互動。
多屏教室的背景:歐美的小班研討課

今天我們知道,國內高校的智慧教室改造趨勢,并非我國原創,而是對歐美“未來教室”建設的一種效仿。歐美的教育學家普遍認為,未來學校建筑的布局應由線性向非線性轉變,打破原有的工廠式標準化的模式,以適應數字化時代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而學習場所的變化也打破了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界限,將教室轉化為討論式、建構式的學習空間。
基于歐美課堂教學的特點,小班研討、分組討論式學習,幾乎成為一種普遍常態。為了應對此種教學模式,因此就有了支持分組研討和小組展示的“多屏”設備。
如麻省理工學院(MIT)的TEAL教室(TechnologyEnabledActiveLearning),該教室共有8面顯示屏,同時墻壁由可以寫字的白板組成,小組討論時,學生們可以自由書寫公式以及自己的想法;
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院的主動學習教室,能容納96名學生的教室上課時,每6名學生圍坐一張圓桌,每兩人共用一臺23英寸屏幕的電腦,學生電腦屏幕可以連接教室主屏幕,大屏幕上最多同時顯示4個電腦屏幕;
如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的教室,配備了5張5人座桌椅。由于合作式學習往往采用圍坐的形式,總有人背對屏幕,教室設置了多個觸摸式屏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清屏幕內容。
我們知道,在課堂教學中,任何教學形態都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的。根據專家介紹,歐美智慧教室中的多塊白板或者筆記本投屏的設置,主要用于——grouppresentation,我們中文稱之為“小組合作課堂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