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究竟是怎么翻轉,又“翻轉”了什么?
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
l 教學流程的頸覆
通過對教學主結構研究發現(下圖所示),傳統課堂教學的主結構可分為“教、練、評”三個環節:教,以教師講授為主,內容由教師精心編排;練,學生操練與練習;評,教師評閱作業及提供測試。在教的環節,假定教師精心準備的知識快餐有助于學生消化,可是實際上有較多學生無法跟隨教師播送知識的節奏,往往處于被動應付狀態;在練的環節,學生無法得到教師的個別幫助,同伴之間也缺乏互助機制;在評的環節,教師批改作業的結果倌息無法及時反饋,學生失去糾正錯誤的最佳時機。翻轉課堂模式的主結構可以分為“學、測、研”三個環節。在學的環節,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自主學習,通過視頻助學,可以自主控制學習步調和思考問題;在測的環節,學生通過在線練習和形成性測驗診斷存在的問題,做到測練一體化,以評促學;在研的環節,師生一起集中精力“研磨”為數不多的疑難問題,包括經過測的環節篩選出來的老問題和研習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助開展協作學習以達成問題解決。課堂中的學習者克服學習中重點難點時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能一一消除學習困難,順暢地將每節課上的知識技能進行內化,不斷重組、修改和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
  
 
l 師生色的轉變
“先學后教”,教師不再是在課堂時間內把整節課內容按教學進度全部講完,而是通過學案、微視頻課前檢測等幫助學生“先學”,引入課堂學習后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發問和討論的時間。此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評學者回到學生最要的本原色。學生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協作、探究活動的主動參與者。
l 學習者思維晶質的提升
翻轉課堂的實施越來越要求教師告別“獨白”時代,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學生在翻轉課堂學習中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有更多的參與、討論、自主思考,即在學習過程中有充分的“心力”投入。技術支持教學應用的目標即是促進學習形態白低投人(被動型)轉向高投人(主動型),學生在高投人后自然可能有高的產出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獲得思維晶質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