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小學的實際應用
美國翻轉教學模式的傳播軌跡是:大學——高中——中小學,那么為什么在我們國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小學就進行不下去了呢,難道是水土不服嗎?今天我們來看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小學的實際應用都遇到那些問題?
1、觀念問題
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教育大部分還是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更別說利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所以,不管是何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轉換的是學校、家長的觀念。
2、學生多老師少
近幾年,我們的中小學生雖說變少了,但是人口基數擺在那里對吧,每年近1700萬新生入學。坐在一個教室都管不好,何況不在教室里。二胎政策開放,不用幾年,中小學人數會更多。
3、費用問題
智慧校園—智能教室—翻轉課堂,那一個不是錢堆出來的?在我國,中小學屬于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收費怎么收?完全靠教育局的支持也不是辦法。
另一方面,目前我們人均收入還不能保證每個中小學生都能使用上個人電腦進行上課。

大多數翻轉課堂學者認為:翻轉課堂適用于初高中階段,翻轉課堂作為一個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教學手段,不建議小學階段使用。
小學階段學生在三年級之前的向師性較為強,即特別依賴老師個人的教學,而并不適宜去接觸沒有社交互動的教學形式。此時的小朋友在家看看有關教育的動畫片即可。當然,三年級以下的孩子還對正確使用電腦還要一些指導,需要家長陪同,學習成本太高。
四到六年級的孩子雖然心智已經發展得可以接受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而且此時學生也恰好開始對傳統教學手段產生一些叛逆心理。
但是這只是因為此時階段的學習難度并沒有大幅度提升,學生之間產生的差距很多是由于一些個人因素,細心、謹慎、思維靈活等等。到了初高中,學習內容驟變,壓力增大,學生開始分層,老師開始無法顧及全班學生,此時翻轉課堂可以大顯身手。因為學得慢的學生可以通過可以重復觀看的教學視頻,多看多理解多花時間。

翻轉課堂適用于理科。大多數學者認為文科依賴老師個人魅力。而理科知識是可以復制的,且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釋方法往往會被一些教師忽略。就可汗學院剛開始而言,里面講課的老師可都是一些世界頂尖理科院校畢業的高材生。理科知識的學習往往就是通過個人理解將抽象內容具體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而每個學生所要花費的時間不一樣。翻轉課堂就可以為一些學生提供了機會,可以課外補習缺漏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