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翻轉課堂“任務型“教學模式
英語翻轉課堂“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教學是外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
對于“任務”(Task)一詞,不同的學者有不同解讀:

學者B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認為:一個任務是精心組織的,以促進語言教學為目的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這些活動有自己特定的目標、適當的內容、特有的學習程序以及各種不同的成果。
學者K認為任務只是為了語言學習而進行的具有非教學目的的活動,把課堂任務看作真實生活中的社會交際實踐。
目前,很多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時,常常會把“任務”與“練習”(exercise)進行混淆,導致在實際運用中不能真正發揮任務型教學法的積極作用。那么應該如何理解和區分這兩者呢?
任務和練習都包含讓學生完成教師設定的教學目的的內容。不同之處在于任務還具有非教學目的,通常會產生非語言性結果。例如讓學生根據航班時刻表去選擇哪幾趟航班可以方便準時地趕到某地開會、讓學生聽一段錄音給小動物的服裝涂上顏色和聽歌謠做表演等,其包含非語言性的成果,屬于任務。
而練習總是產生語言性結果。例如組織學生用動詞的不同形式進行填空,進行不同的句式間的轉換或者翻譯文章中的長難句等,其產生的結果都是語言性的屬于練習。
在智慧課堂可支持讓學生作品實時共享的條件下,該任務意在最大化地激發學生課堂參與度和進行口語練習的欲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整個過程中,學生在任務型教學的引導下展示出對本課重點句型滿滿的表達欲望,還有學生們在分組學習中創作出各式各樣的誠意滿滿的畫作,
英語翻轉課堂“任務型“教學模式結語:
可以看到,在信息化時代,教師通過融合智慧課堂系統,任務型教學的教學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學過程也更有效地開展。運用教師“隨堂拍”“教師投屏”以及“學生投屏”等功能,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各種任務成果(畫作、文章、實驗操作或者肢體表演等)都得到及時直接的呈現、共享和反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課堂整體教學效果都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