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一個班主任的獨白
“翻轉課堂”已經推出好幾年了,但是能夠體驗到這種智慧課堂模式的學校并不多,小編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翻轉課堂”的教學班主任談起了這個話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一個班主任的嘴下,翻轉課堂是什么樣子的。

王老師講述:“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課堂的確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因為是視頻教學,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由學生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還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做筆記,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相關資料,或是用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不過這里有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越是成績好的反而問題越多,甚至有些問題老師都要查資料才能回答的上來。
其次:課堂的內容得到永久存檔,便于復習。這樣的學習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我批閱學生周末學案的統計情況來看,通過視頻學習,80%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自主推導出另一個標準方程來;90%的學生完成了所有的課后問題,正確率也在很高,準確來說在80%以上,當然了很多學生都是去網上查詢來的。
教學進度的提升:之前的教育中,老師一方面想讓學生學懂,吃透;另一方面考慮到教學進度又不得不進行填鴨式教育。而翻轉課堂一節課的只是容量相當于傳統課堂的1.5-2倍,而且從課后作業反饋情況來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班比我任教的另一個班略好,通過學生自主討論體驗過的知識易錯點,該班的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另一個班,特別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
課堂氛圍的轉變:之前一直是老師在講課,偶爾進行提問的時候才算進行互動,而且許多內向的學生基本不出聲。翻轉課堂的體驗,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變得更加頻繁,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中,主動內化知識,教師也走下講臺,指導小組學習,甚至進行個別輔導。長遠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都是不無裨益的。

翻轉課堂”面臨的現實教學問題及困惑“翻轉課堂”要得以有效實現,最根本的是學生課前的深度學習和真正將課堂上的互動引向更高層次。然而具體實施中,我也經歷了不少的困難:
第一,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技術能力,而且很耗費時間。
比如視頻和學案需要精心準備,我前后一共錄了3次視頻,編輯視頻也花了不少時間。如果想要做得更好,還可以做專題網站、開通博客等,讓師生充分共享教育信息技術帶來的方便。當然,這樣就會大大增加教師課前準備的工作量。另外,相對于美國學生可以人手一臺平板電腦,以及便捷快速的互聯網,我們還需要更多硬件和軟件上的支持。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課前學習缺乏監管。
學生是否認真進行了視頻學習?視頻上留的思考題是否認真完成了?公式的推導是自己完成的嗎?據我了解,這次課前學案就有學生是抄來的。學生在剛聽說要這樣翻轉地上課時很興奮,課后,我主動找他們談心的時候,他們卻告訴我:“課外真正發生深度學習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有些疑問要查閱資料不知道在哪里查;有些可能老師點一下就解決的問題自己卻需要思考很久等等。”
第三,課上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深層的探究學習是“翻轉課堂”的難點。
從我這學期來看,由于平時的課堂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不多,學生對這種新的學習方式還不太適應,課堂討論的深度明顯不足,甚至有些流于形式。加之班額較大,全班56人,分成了8個學習小組,我的指導面也尤顯不足。此外,有些學生習慣了傳統課堂上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因此自主學習、探究的內驅力也顯得不足。這種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專業素養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
關于如何設計好的課前任務,這是一些個人思路:
1.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目標是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事。教學目標的深淺、層次和結構關系到學習效果。
2.了解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目標跳一跳摸得到。學生到底對什么感興趣、想學什么、能學什么。
3.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鼓勵合作、鼓勵創意。
4.挑戰自我:最好的激勵不是變簡單,而是充滿挑戰。課前任務有層次。挑戰與獎勵掛鉤。
5.聯系課上: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應該成為課上教學的依據。把學生的課前任務反饋的信息作為老師課上教學的抓手。
6.允許犯錯:學生存在的問題正是課上重點,需要反復深入學習。不以對錯評價學生,而是綜合評價、允許犯錯。只有學生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了,課上才能進行反復而深入的學習,才真正能夠起到翻轉課堂的效果。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綜合評價。
“翻轉課”給我留下了很多遺憾和思考,它讓我深深明白了“教學無小事”,任何改革都充滿艱辛,但只要是對學生有益的,我們都應該全力以赴。雖然說翻轉課堂的主體的是“學生學”,但是就一般的中小學,甚至是高中,老師依然是主體,相對于之前的傳統教育,老師付出的心思要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