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紀未來教育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
22世紀未來教育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是粉筆+黑板,在這種模式中,老師站在講臺前授課,學生們被動地做筆記、應付考試,學校則根據考試成績給學生打分,我們稱呼其為“應試教育”。
從25年前的電腦走進校園,走進課堂,但是那時候的機房只是起著輔助教學的作用,并未對現有的教學模式產生沖擊。
2005年,翻轉課堂的火燒遍全球,智慧教育這一教學理念慢慢興起,老師們不再需要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板書,取而代之的是在電腦上展示影像。這種做法加快了課程的進度,但卻沒有改變教學的基本模式(目前我們的教育還是粉筆+黑板,高級一點的也就是水筆+白板,本質上沒有區別)。
今年是2019年,我們馬上進入22世紀,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之下,在工業時代應運而生的學校模式顯然無法適應現在的需求。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范圍內,學校都面臨著革新,學生學習的內容也需要革新。

22世紀未來教育中,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
可以預見,22世紀的未來教育,學校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老師、家長、學生都厭煩一味地追求分數
未來教育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發展八大智能。如果這八大智能領域沒有在一個人的學生時代得到培養,那么在他們以后的人生中很可能就此沉睡。

八大智能分為四組:
第一組是傳統的語言和邏輯能力,讓人擁有過上美好生活的智慧。
第二組是自我和社會認知能力,指的是與團隊合作、激發他人潛力的才能。
第三組是文化和體育能力,這是傳統的課外活動,也是與周圍青少年群體進行良好交往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后一組是道德和精神,前者有助于我們建立一個道德良好的環境,后者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莊嚴與美好,賦予我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得生命更具有深度和意義。
人工智能使學生受益個性化教育
科技的進步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教師了?目前的跡象表明,對中學教師的需求量將會小幅減少,但對小學教師的需求將維持現有水平。
革新因素中的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工智能(AI)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發展,意味著學生能夠受益于個性化教育——學生坐在帶有攝像頭的屏幕前,攝像頭會讀取學生的面部表情,教學將會變成體驗式學習。如果學生無法正確回答問題,電腦程序將會辨別難點所在,并像老師一樣調整教學。

就業需求變化:看重社交能力
有分析顯示,今后10年,機器將會在世界范圍內取代數以百萬的工作崗位。僅英美兩國就有接近1億人將面臨失業。面對這種形勢,學校必須積極應對。
學校模式的第一大革新因素,來源于國際就業市場的變化。
2015年8月,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發表論文指出,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前景和“錢景”都看好的工作,要求從業者擁有高超的社交能力。
當社會對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時,在這些方面更具優勢的女性自然受益頗多。
研究還發現,那些注重培養認知能力以應付考試的職業,如數據分析師、精算師、化學分析員等,都出現了就業率下降的情況。隨著產業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以上趨勢還將持續。
此外,未來幾十年中,銷售、客服、餐飲、休閑、工人、機械操作乃至技工等領域的很多就業機會會消亡。
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安迪·哈爾丹發表演講指出,當前世界正面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場革命的標志物是“能思考會干活,能感知會篩選,能適應會實踐的新時代機器”。不可避免的是,這樣的機器將會在世界范圍內取代數以百萬的工作崗位。
哈爾丹預計,在接下來的數10年里,英國就業市場中三分之一的崗位將會受到自動化浪潮的影響,使得1500萬人“下崗”。而在美國,這一數字將達8000萬人。
這意味著,僅僅在英美兩國,就有接近1億人將面臨失業。
面對這種變化,學校必須積極應對,向學生傳授能在這一變革中立足的知識。
未來教育勇敢的嘗試者
翻轉課堂的教育模式改革,來源于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轉變——他們試圖“翻轉”現代學校這一模式,我們稱其為“翻轉課堂”模式。
在追逐成績的教育流水線中,教師們如同工廠操作員一般,喪失了個性和教育風格。教師變成了機器人,這種專業地位的下降讓他們感到厭煩。家長們也越來越反感學校一味追求考試成績并對學生加壓,他們懷疑,學校更看重的只是排名,學生只不過是排名爭奪中的工具而已——不幸的是,這種懷疑是正確的。
至于學生本身,他們覺得學校消極無趣,因為學校不教他們獨立思考,只教考試需要的正確答案。學生們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在乏味無趣的課堂上鮮有用武之地,只能在電腦游戲中得以發揮。
在信息時代,仍然有大量的才能是電腦所不具備的,而這些才能正變得日益重要。盡管現有的評估體系對于這種人才‘軟實力’的認知不足,但頂尖學府仍會繼續重視‘軟實力’教育,使得他們的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靈活運用。”
翻轉課堂優勢:
過去,學生一旦遇到難點就會拖慢學習進度,如今,這種障礙已被掃除。
在新的學習模式中,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他們學得更專注、更快速。
曾認為數學、物理或地理難學的學生將會發現,他們的學習得到大幅提升,他們能在進步中體會快樂,并下定決心面對更新的挑戰。
翻轉課堂中提倡“教”與“學”主體的轉變是不是意味著老師就不重要了?答案并非如此。
目前的跡象表明,對中學教師的需求量將會小幅減少,但對小學教師的需求將維持現有水平,因為在指導、鼓勵、維持秩序并全面關注個體發展等方面,年幼的學生仍然離不開老師。
在22世紀的未來教育中,老師的數量會出現一定的減少,但是高素質,高專業性的教師將會變得更加重要。未來的學習將會變得更快速、更高效,課堂活動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相對的對老師的專業性是一個挑戰。
22世紀未來教育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未來教育教出什么樣的學生離不開學校的變革。我們需要培養出能夠在22世紀有立足之地的同時,提高學生們的“軟實力”使得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生活有著更好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