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翻轉課堂與學校的實際情況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領域信息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校都購買或研發了一些教育信息化應用系統。但大多為“按需、逐個、獨立”的建設,另外由于獨立進行數字校園建設,導致學校間的資源無法進行共享,翻轉課堂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成了以“數據孤島”、“應用孤島”、“硬件孤島”、“資源孤島”組成的“孤島架構”:

(1)硬件資源(比如服務器,網絡資源等)不能共享,當本身資源剩余的時候,無法分配給其他應用系統,而當本身資源不足時,也無法從其他服務器獲取資源;
(2)每個系統都有獨立的安全、管理標準,增加運維管理難度,造成管理混亂;
(3)各自有獨立的數據庫,數據無法共享與交換,無法形成有效的統計報表;
(4)獨立的展現層,信息分散,用戶獲取信息要在不同的系統間穿梭往返,“人找事”,增加了使用難度;
(5)地區內的優質資源無法共享,導致各校的教學水平落差越來越大。

1、對信息技術的本身認識不夠。
學校管理者對其重要性認識不夠,而致使信息化建設不能提到應有的議事日程,建設困難;學科教師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內容、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對計算機教為神秘遂敬而遠之。學習不夠,掌握不多,就談不上應用技術進行學科輔助教學及學科間的整合;
個別教師還在懷疑信息化所產生的效益。這種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致使信息化設備的應用率不高,網絡資源的真正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因此,轉變教師觀念,解決師資培訓成了信息化建設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校學生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僅將計算機作為一種簡單的學習工具(學習機)或娛樂機器,不會科學使用從而不能達到掌握信息技術,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的目的;
家長、社會對信息化建設緊迫性認識不足,從而不能給予積極的支持與必要的投入。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缺乏正確認識,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案搞教學,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搞教學不習慣、嫌麻煩。
2、資金投資不足問題。
我區中小學特別農村貧困地區是按國家規劃進行信息化建設,因地方財政困難資金不足、學校財力有限,自力更生籌措資金更是難上之難,加之信息技術設備更新換代快,大多數學校囊中羞澀,面對應接不暇的新產品,其信息化建設一塌糊涂。
在資金得到改善的學校,但是其信息資源建設相對落后,隨著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硬件設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相對滯后,應用軟件“孤島”現象嚴重,大大削弱了教育教學功能的發揮。
因此,如何科學規劃信息資源建設,豐富校園網絡信息資源,加快學校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強化服務效果成為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3、師資缺乏問題。
我區大多數農村中小學要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但是普遍存在缺乏專業教學人員(基本上都是短期培訓的)及設備維護人員的問題。
目前配備計算機等設備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農村中小學,雖然具有初級教學人員,勉強維持正常教學,但其硬件維護、軟件開發應用乃至制作實是空白。
大多數教師不會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更無從談起,計算機輔助教學難以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落實,此外,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4、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得不到滿足。
雖然多媒體為課堂提供了大容量的內容和俱佳的視聽效果。但其交互性與個性化教學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部分教師運用現代手段教學顯得機械、呆板,缺少必要的師生互動交流和生生互助學習。時間一長,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對多媒體教學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是困擾每個教師頭疼的事。
5、科學管理及充分利用問題。
學校出資購置較為理想的信息技術設備。在師生及社會廣為贊嘆之余,是否真正用于教學,全面為教學服務仍是一些學校所存在的問題。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設備先進功能齊全,而用于教育教學方面僅是其很小的一部分,造成資源浪費。
二是有的學校可能沒有按“因地制宜,注重實用”的原則。裝備了較為先進的設備而因為沒有專業人員或其他條件不成熟而使設備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及資金的占用。
翻轉課堂的想在我區長期發展少不了上次跟大家分享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本土化而非簡化。只有符合當下教育實情的教學模式才能得到教師、學生、家長的信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