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師從“教學者”變成“教學團隊”
未來教室(二)未來教師從“教學者”變成“教學團隊”
在未來教室條件下,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受到挑戰,教師作為未來教室的重要參與者,其扮演的角色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小編在《未來教室之未來教師的定位(一)》中講述到未來教師的定位——從“傳道者”變成“引路者。今天繼續講述未來教師從“教學者”變成“教學團隊”。

從“教學者”變成“教學團隊”
在傳統的“一對多”教學結構中,教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教授多個學生。從古代的孔子、蘇格拉底,到近代的課堂教師們,他們的教學都是一種個體的教學行為,表現為知識的享有者向學生傳授和講解自己所具有的那部分知識。但是由于教師自身的知識和眼界的局限性,會導致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直接受到單個教師水平的影響。

未來教室的開放性、交互性、分享性等突出特征,決定了教師的工作必將會由個體勞動走向協同組織。教師不再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由幾名學科指導老師和一名技術指導老師組成的教師團隊。
學科指導老師是具有相近學科背景和教學方向的教師,他們共同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分配教學任務,并且互相交流合作以取長補短。技術指導老師負責未來教室課堂設備的更新維護,幫助教師和學生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為課堂學習提供技術上的保障。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只需要一位學科教師進人教室,其他教師則通過云端系統接入到學生的終端設備,為他們提供在線的學習輔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進行交流咨詢,這種“多對多”的教學結構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能夠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從現在國內未來教室的試驗學校、實驗教室的實踐中得出,未來教室必定是,通過整合各方面的資源,組成教師團隊,進行教學設計與研討,并且聘請專家學者進校指導,而當教師團隊有足夠的經驗之后,又可以將其教學模式在其他領域內進行推廣。

從當下的智慧教學模式不難看出,翻轉課堂,K12,慕課堂等等都是將教師、教學資源進行一個整合,共享,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只是目前尚未完善而已。未來教師肯定也會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資源整合的模式,讓未來教師從“教學者”變成“教學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