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室之未來教師的定位(一)
未來教室之未來教師的定位(一)
近年來,無論是有關未來教室的理論研究還是實踐研究,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縱觀這些研究成果,國內(nèi)外研究者們大多聚焦于未來教室的基本理念、技術開發(fā)、構建與設計這三個方向。但是小編認為,未來教室再怎么變換,主體還是學生與教師。本文就說說,在未來的教室中,教師這一角色的定位。

在未來教室條件下,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受到挑戰(zhàn),教師作為未來教室的重要參與者,其扮演的角色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教師是否能夠適應未來教室?guī)淼慕巧D變,直接關系著未來教室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xiàn)。未來教室之未來教師的定位——從“傳道者”變成“引路者。
從“傳道者”變成“引路者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教師的角色有著明確的定義《說文解字》對“教”的定義如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韓愈的《師說》中也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傳統(tǒng)教室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知識的傳遞者和講授者,在整個教學中處于權威的中心地位,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根據(jù)教師的計劃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在這種單向互動教學結構下,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被弱化,也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而實際上,“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人的發(fā)展是在主動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中形成的。

未來教室的出現(xiàn),對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云端技術的進步,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再僅僅是課本以及教師的講解,另外還可以通過與其他成員之間的協(xié)作探討來完成學習。此時的教師需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
一方面,通過向學生推送具有針對性的云端教學資源,并幫助他們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目的性;
另一方面,“人—機—人”的互動模式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更加便捷,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實時調控,以保證學習不偏離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