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遵循建構主義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不是通過傳授獲得知識,而是在相關情境下,利用各種學習資源,自己對知識進行構建。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并隨著可汗學院的興起及推動作用,這一教學模式逐漸受到了全世界教育界的關注。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課堂的主體,負責知識的講授;學生則以教師為中心,記錄或練習教師所講授的重點。而在翻轉課堂中,知識主體通過視頻的方式在課前由教師發送給學生,由學生自主完成課程的學習,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難點和問題。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通過互動探討和小組學習,把自主學習中發現的難點解決并由教師進行反饋。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有著其鮮明的特點:
首先,翻轉課堂改變了知識輸入和內化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根據Kransen的輸入假設理論,語言學習是個輸入-理解-加工-輸出的過程,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集中精力進行知識的傳授,沒有足夠時間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出,無法了解學生知識內化的程度,也就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指導。
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根據提前得到的教學資料,將需要學的內容反復觀看,不斷將知識內化,課堂上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練習,將內化的知識輸出,教師可以在學生將所學知識輸出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將需要學習的知識再次進行內化。翻轉課堂正是通過“問題引導-觀看視頻-問題解決”的流程使教學知識多次進行內化,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概念。

其次,翻轉課堂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更加靈活和多元化。傳統課程上,教師主要負責講授,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較少,教師為課堂的中心。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和課堂管理者轉變成為學習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由“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為主動研究者”。
同樣,無論是課前觀看視頻還是課上師生互動,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掌握學習進度,或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來和教師或同伴交流,獲得了主動,成為了課堂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