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是設計問題情境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是設計問題情境
課前,教師要對中學生進行學情調查,學習內容分析,充分了解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心理狀態和思維水平,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具身化的問題情境引導中學生深入思考。根據問題的表現形式,可以嘗試設置思維拓展類、思維沖突類的問題,激發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是設置思維拓展類問題
所謂思維拓展類問題是指:需要從不同視角、層次分析的問題,同時也包括近似概念、易混知識點等問題,注意增強問題的變式。
例如在英語學習中引導學生運用比較、聯系、歸納、演繹等方法,尋找與作者觀點的異同之處,結合小組討論,反復質疑、論辯觀點的合理性,以此提升高中生的思維深刻性、批判性乃至創造性,進而拓展高中生的思維寬度;
比如:在教師教授鴉片戰爭時,可以引導中學生分析鴉片戰爭為何在廣東沿海爆發?
不僅要求中學生用歷史知識分析,還引導中學生用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相關視頻加以分析,甚至可以引導中學生分析如果清政府做好萬全準備,是否可以贏得鴉片戰爭等,實現知識點的跨學科整合,增強中學生綜合分析的思維能力。

二是設置思維沖突類問題
思維進階的一個重要誘因是認知沖突,設計與中學生以往認知相矛盾的問題,很容易激發中學生的探究欲望。
問題的呈現要注意層層遞進,可以參考PISA測試中一些題目的設置思路,從正反兩方面設計問題,引起中學生的認知沖突。
例如,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設計題目———中美貿易爭端,可以引導中學生思考中美貿易爭端的實質是什么。這既可以呈現中美貿易爭端的歷史、解決途徑,又可以進一步引導中學生思考如果中美貿易戰爭爆發,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會有什么表現,影響有哪些。
同時設計反向題目——如果中美貿易不發生戰爭,原因會是什么?
如此,一方面會引起中學生的認知矛盾,同時也為教學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容易激發中學生的深入探究、思考,從而引導中學生辯證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防止中學生思維定勢,增強思維的深度。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都是照本宣科,很難全面的將知識接連貫穿起來,而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利用設計問題情境等方式,更好的發揮出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