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在語文教學中的案例
翻轉課堂在語文教學中的案例
翻轉課堂的學科很多時候我們都公認是在理工科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認為在語文等文字科目上沒有太大的優勢,更有甚至,認為語文就是要“咬文嚼字”,才有語文的韻味。
小編也是偶然的在慕課(MOCC)上看到兩個短視頻,都是翻轉課堂在語文教學中的案例,一個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個是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雖然都是短短幾分鐘的錄制,但是小編明顯感覺到比傳統的語文課堂要有意思多了。

因為課前預習沒有在網上體現,所以我們先不管課前學生有沒有預習,但是視頻展示的課堂效果非常好。
在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大屏幕上直接將通假字,生僻字標在語句的后面,然后教師每講解一句,詩句之間就會出現教師的注解。
一篇《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師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不僅講到到蘇軾的人物性格、該詞的創造背景,更是讓我們回到了三國周郎赤壁的那個現實場景。教師一字一句的講解,詩詞之間的注解,偶爾出現的圖片畫面,小編也是不得不羨慕,有條件的話粉筆也是時候淘汰了。

如果只是老師在臺上進行片面的講解,很難讓學生領會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這個時候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精心的構思,將教學內容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將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真實意境和情感。教學視頻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刺激學生的感覺神經,從而讓學生對這種形式產生興趣,從而熱愛學習。
這種方法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和形象,具有很強的美感和藝術性。文學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蘊含著各種美。“翻轉課堂”里,教師不再是枯燥地灌輸閱讀鑒賞時要用到的術語,而是適當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在講解《少年閏土》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的了解魯迅,我向學生介紹了他的又一部小說作品《故鄉》在對《少年閏土》講解的同時,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講述了少年閏土與我發生的一些事情。

在結合《故鄉》分析了魯迅創作的特點,堅強學生對魯迅的認識,了解魯迅作品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這樣的聯合講解,很容易提高學生對知識認識的水平。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任何人具有較高的語文能力并不是一時之間形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期的咬文嚼字自然別有一番風味,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是學生知識含量增加了,眼界提高了,對文章的理解也會逐漸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