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翻轉課堂教學內容
圖解翻轉課堂

如圖所示,活動學習和信息技術是該圖示模型的兩個重要構件,兩者共同影響著學生的個別化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外可以自主學習,在課堂內能夠協作學習。在課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中的教學設計思想以及先進的網絡教學設備來創建適合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視頻,為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相互探討提供網絡社交媒體,學生在課上利用信息技術的一些先進設備展示學習成果并交流。翻轉課堂還為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討論交流等各種活動提供機會。
該模型突顯了家長的監督作用,家長通過觀察孩子觀看教學視頻的表現來更進一步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配合教師制定出干預措施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這一點有利于形成“學生一一家長一一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但這并不代表翻轉課堂的一般模式,操作步驟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和學生應該依據實際情況按照該模型去開展教學和學習活動,實施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轉式教學。
1. 課前活動
l 創建教學視頻
教師制作的視頻的內容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且與教學目標吻合;視頻的形式采用聲音加板書,每段視頻最好控制在10分鐘以內,因為學生的視覺駐留時間一般在5-8分鐘,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教師在自行創建教學視頻時應考慮如何更好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視頻學習中,這就涉及教學視頻的視覺效果、主題要點和互動性等元素的設計。
l 制定課前練習
教師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制定課前針對性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己有的認知結構,合理設計練習題的數量和難度,練習題的數量不應過多,難度要恰當,應該讓學生感覺到一定的挑戰性,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l 自主觀看視頻
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間和節奏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可選擇某一時刻去觀看教學視頻,來提高學習效率。還可對教學視頻進行快進或者倒退,可暫停立刻記下自己的疑惑并進行思考,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收獲記錄下來,以便和同學進行分享交流。
l 課前針對性練習
學生看視頻后,要完成老師提前布置的課前練習,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在做練習的過程中發現疑惑加以思考,如果解決不了可以記下來以便下一步的互動交流。
l 社交媒體交流
這種教學模式中存在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與師生之間的交流兩種。學生在家可以通過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體與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分享各自的學習收獲,探討在觀看視頻過程及針對性課前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對于同學之間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遠程反饋給教師,進行師生交流,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并幫助學生解決有困難的問題。在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社會臨場感的作用,即增強在線學習者的歸屬感以及凝聚力,使學習者快樂、不孤單地學習。
在學生自主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流的整個過程中,家長的監督參與作用要突顯出來。當學生遇到疑惑時,家長應嘗試給予一定程度的輔導;當自制力較弱的學生不認真學習時,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制定一些干預措施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也是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一種方式。
2. 課堂活動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要依據建構主義的四要素來設計課堂活動的各個細節,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所學內容,從而真正實現知識內化。
l 確定探究問題
課堂探究的問題需要師生共同確定。從教師的角度,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提出一些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時發現的疑問及同伴交流中未解決的困難提出一些問題。綜合兩方面來確定用于課堂探究的問題。
l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著名的教學論專家江山野認為,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要求,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在翻轉課堂的活動設計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相應的探究題目進行獨立解決。只有當學生獨立的去思考探究,去解決問題,才能有效地將知識內化,從而系統地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
l 開展協作探究式活動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并分配給每個小組探究性題目,每組規模一般控制在3~5人,每組中推選出一個組長,用于組織該組的探究活動。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地參與其中,隨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小組成員之間通過交流、協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隨時捕捉各小組的探究動態并及時加以指導,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小組學習策略,如頭腦風暴、
小組討論等。
l 學生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
學生經過了獨立解決問題、小組間開展協作探究式活動之后,要將個人及小組的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講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賽等,并且各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與評論及分享學習收獲。
l 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
翻轉課堂中的評價體制是多維度、多方式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評價成員不再單純是教師,還包括學習者、同伴及家長等:評價內容包括針對性練習的成績、提出問題的情況、課堂獨立解決問題的表現、在小組協作探究式活動中的表現、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師根據這些反饋的評價結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和確定下節課的探究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