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疼的智慧教育論文
讓人頭疼的智慧教育論文
智慧教育論文的確讓人很頭疼,應該很多人聽到論文兩個字都已經暈了,對于大四的學生寫論文那可以說是耗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搞定啊。智慧教育論文又是講什么呢?奇機帶你來了解一下吧!
一、智慧涵育:教育意旨的宏大定位
智慧,辭書上的通解是:“智慧,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蔽覀冋J為,這樣的界定雖直白易懂,但過于籠統,流于狹窄,關注的主要是認識層面的元素。智慧,人們的習慣理解是:機靈、敏銳、應變迅速、處置事情方式方法獨特、效果圓滿。我們認為,這樣的理解雖具體直觀,但稍顯淺表,偏頗于行事風格,關注的只是實踐層面的因素。智慧既然是人所特具、它物絕無的本質特征,是人所潛心追尋的發展境界,在人生活動中固然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但它絕不只是行為之具體,更是閃耀在人之精神星空、照亮著人生靈魂的宏旨大趣,它使人達成“個人與實在的和諧”,實現人“與存在、道、天、上帝、無……的一致”。[1]有這樣的強大魅力,有這樣的卓越境界,智慧之內涵應該就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真、善、美。真,即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和把握;善,即是對世界存在的認同和包容;美,即是對世界狀況的處置和應對。這真、善、美有別于人類具體知識,恰恰對應了三種高端意識形態――哲學、宗教、藝術,一切具體知識也只有升華至哲學、宗教、藝術境界,才堪稱生命智慧。

智慧教育論文
二、在教育看來,智慧的三維內涵是:
1.智慧建基于“真”的認知
真,在作為客觀之世界,乃是事物的本性、本質、本來面目,是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真,在作為主體的人類,乃是探尋事物本性、本質,把握其運動、發展規律的求真精神、求真行為以及最終形成的認識水平。延伸至教育,真,即是教育的本性、本質,即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規律;同時亦指教育者探尋教育本性、本質,把握教育活動基本規律的求真精神、求真行為以及最終形成的教育理解水平。這種教育理解水平,首先是對教育過程中人的理解水平,然后是對由此統率進而派生出來的人與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人與知識關系(人的學習過程)的理解水平。有作為的教育,對學生應該灼見其是有著主觀能動性的主體,對學習應該灼見其是個體能動建構個人經驗的實踐。這樣“以生為本”,以尊重人之發展的深度需求為最高價值,來理解教育過程中的其它關系和現象,才可能高瞻遠矚,洞見教育之奧秘,胸藏萬壑,找到教育的正道。
2.智慧得力于“善”的情懷
善,《辭?!妨谐銎涫豢盍x項,最切本文研究主旨的有第一、第二項,分別為“①善良;美好。②友好;親善?!薄冬F代漢語詞典》列出其十款義項,最切本文主旨的有第一、第二、第四項,分別為“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④友好;和好?!睆霓o書注釋義項所處位置看,我們不難發現,在普遍的社會意識中,善是與“惡”相對并與其并存的一種倫理概念,是一切道德規范的核心價值與終極歸宿所在,反映著人類共同的倫理訴求。它本質意涵的基本境界是知足、感恩、友善、寬厚、包容、仁慈,最高境界則是“舍己”而“為人”。教育之善,若以“為人”觀之,顯然應該集中表達對人之愛,對學生之愛。推及育人,教育善主要體現于“以培養完滿人性、以對人的尊重為基礎的人性化”、“以發展人的獨特性為基礎的個性化”兩個維度[2],有了這樣的善,再融以“無私”之情,那么,教育中遭遇的種種糾結均可以順利化解。

智慧教育論文
3.智慧落腳于“美”的行為
美,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哲學話題,學界對其研究興致素來極其濃厚,然而迄今為止對其定義卻一直懸置于似有似無若明若晦的模糊表達狀態中。盡管如此,我們對美還是可以給出基本描述――所謂美,當指情景、事件、境界、意義等客觀事物能夠滿足主體感官需求又恰好應和主體心理需求進而激起主體感官享受和心理愉悅,使之產生諧和、舒爽、愜意、快慰、滿足等美好身心體驗的屬性,它們可能是有形存在物,也可能是無形存在物,可能是自然存在物,也可能是人類創造物,這些屬性是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一種特殊屬性。據此,教育之“美”,就是教育過程中所呈現的內容、所投入的行為、所營造的情境、所揭示的形象或意義、所采取的方式或方法等,能給學生以視聽的愉悅、心靈的享受、乃至完整學習生活的幸福體驗。教育能達到這種美的境界,必定有強大的吸引力,也必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絕不至于成為一種壓抑和壓力。
二、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術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術層面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對教育信息進行感知、識別、捕獲、匯聚、分析,進而輔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與決策。智慧教育的技術特征在宏觀層面主要表現為采用面向服務的SOA軟件架構體系,實現了各類應用、數據及業務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適應性、擴充性、可維護性和易用性。在微觀層面主要表現為對學習環境進行感知和智能調節,對校園環境進行智能化管理,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跟蹤與記錄,對家校互通提供立體化的網絡支持。
(2)智慧教育的資源特征
從資源平臺的建設理念與技術模式來看,首先,資源平臺的建設理念正在從產品層次上升至服務層次,資源平臺建設的中心任務正在從技術平臺的搭建轉向服務體系的構建;第二,平臺功能正在從單純的資源存儲與管理轉變為容知識獲取、存儲、共享、應用與創新于一體的知識管理平臺;第三,在運作機制上,W?eb2.0時代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體現,各種有效的社會化驅動和信息聚合機制正在逐步引入,資源平臺的建設和應用績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術模式上,正在從傳統的數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轉變。
(3)智慧教育的教學特征
第一,實時、便利的教學資源獲取及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捕獲和存儲;?第二,對課堂教學狀態信息進行跟蹤、分析,輔助教學決策;?第三,實現了自然、高效的課堂互動;?第四,自主學習真正成為主要學習方式;?第五,教學將突破明顯的時空界限。
今天的智慧教育論文暫時就說到這吧,關于智慧的文章百度上也是很多的?,F代的智慧教育或許跟古代的會有所不同,時代都在發展,對于現在的智慧教育來講創新是永遠不可或缺的動力。奇機,勇于創新,讓時代走得更前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