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解讀 提升人才培養總體水平
翻轉課堂解讀 提升人才培養總體水平
翻轉課堂是很多學校都慢慢采用的一種方式了,因為翻轉課堂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得更加地主動,下面就由小編攜手Awind和大家一起看一看翻轉課堂解讀的相關資訊吧。

翻轉課堂解讀
翻轉課堂解讀
翻轉課堂,這個理念集中在四方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學生主動性、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建構。
翻轉課堂雖然集中了好的技術、好的理念,在一些地方也獲得了成功,但是效果還未得到公認,因此,不能把大范圍的學生都當成小白鼠。
將翻轉課堂與其他教學方法混合應用,是基于這樣考慮:各類教學方式、教學模式都有其自己適合的領域,只有取長補短,方能揚其所最長。
翻轉課堂會向更廣義的翻轉學習轉變。深刻理解與運用翻轉課堂的理念與實質,并進行創新發展,起到翻轉但并不囿于翻轉,以最大可能地提升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總體水平。
一、翻轉課堂不能適合所有學科或知識的教學
基于知識分類的觀點,對于不同知識,有其相對適合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的一些缺陷其實是很明顯的,如對知識探究過程的忽視、教學資源投入比較多、實施條件有較高要求等。因此,目前第一個目標,應該是發掘翻轉課堂的特色,研究其對不同學科、知識的適應性。
二、翻轉課堂的發展方向
基于第一個問題的思考,就形成了這第二個問題——發展方向問題。
1、知識觀,關聯主義的一大特色是根據知識形態的變動將知識分為硬知識與軟知識。這是基于信息社會知識發展特點進行較為科學的歸納。如果未來軟知識發展加快,硬知識形態縮短,那么教學的目標也會隨之改變,對翻轉課堂的影響也是深刻的。比如導學視頻應該導什么,怎么導。交流過程如何組織,目標是什么等。
2、方法論。翻轉課堂要有效實施,其實要有強大的方法論基礎的。對實施者提出很高的要求。關鍵在兩方面,一是信息化的導學資源建設,怎么建、建什么、建成什么樣;二是課堂交互如何有效開展,交互什么,如何交互、如何評價等。
3、模型建構。基于知識論與方法論的考慮是比較基礎性的,也相對抽象,而實際運用則必然是要建構模型。如何建構一個能具有融合多方優勢的,具有廣泛包容性與抽象具體化的模型,是翻轉課堂目前發展最需要的。
三、現階段的翻轉課堂的實踐跟建構主義是否無關?
1)翻轉課堂的核心是開放信息。
2)一切復雜的教學模式都是落后的教學模式。
3)讓學生玩多幾次憤怒的小鳥再來講拋物線容易地多了,把拋物線這個概念脫離社會載體來講學生當然理解起來吃力。特別是概念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經驗的總結,沒實踐何來經驗,沒經驗何來總結,概念變的很虛還強行要記住背下運算。讓課本知識與社會連通,翻轉才有源頭之活水。
4)現階段的XMOOC或者翻轉課堂的實踐,一般還是一來就給了學生系統的知識結構,不是新建構主義所提倡的零存。
5)新建構主義承認了知識的結構性,所以提倡整取,這一點超越了后現代主義。新建構主義又提倡零存,這是吸取了聯通主義的營養。新建構主義在最初學習階段提倡零存,后現代意味很濃,提倡整取,現代意味濃。所以新建構主義是混和的,所以用新建構主義來指導混合式學習最恰當。
6)新建構主義與關聯主義適用范圍是不同的。二者可以相行不背,但是二者的知識論基礎存在差別。一個是基于現代知識論,一個是基于后現代知識論。現代的知識觀要義是知識是社會建構的,后現代知識觀認為知識是聯通的結果,是可以物化,存于多種媒體之中的。竹立老師的零存整取,本質上是知識建構,應該無后現代知識觀特征。

翻轉課堂解讀
7)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后現代教育理念目前還比較高端,大多數老師不具備這個理論思維能力。后現代的核心思想是要反思我們所使用的教育理論的立論基礎有沒有問題。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本來就不嚴謹、欠科學,欠實證。
8)零存是網絡時代強化的學習特征,整取是為了獲得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因為無結構的零散知識無法解決問題。
9)零存不適合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只適合快餐式學習。當然,要看你零到什么程度,有些知識的學習必須一氣呵成。思維的過程不宜割裂。沒有必要遵循原始教義,我們需要的是實用的、可用的、好用的理論指導,何況理論也是不斷發展的。一談及理論就追溯始源,濫觴,真的意義不大,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標準。
10)零存不難,整取難。但現在微課設計有故意化整為零的傾向,不可取。
有些研究提出,有些知識只有幾年的周期,認為大學四年,畢業時,三分之一的知識都過時了。那要不要反思一下,教育的根本問題呢?
1)這只能說明理論也是不斷發展的,而且發展的很快。
2)對于中小學則有另一類問題,如果你所學的知識,一輩子都用不上,或者等你幾年后要用時已經變得你認不出來了,你還要去教、去學嗎?這就要我們深刻反思一下,教育的意義。關鍵是我們要學什么和怎么學,這兩個問題?這是教育本質問題,需要反思一下。
3)舉個通俗的例子,你買過時髦的手機嗎?當你買到手的時候,它就已經過時了,學習知識也是這樣。但我們能因此就不學習嗎?能否定大學學習的意義嗎?學習是一個動態過程——終身學習,我們不可能只吃第六個饅頭。或者說我們早期的學習主要是基礎學習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后是需要什么學什么。什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學習。
4)要把知識與社會信息連通,如何把你的思想變成可操作的行為?
顯性的、硬的、結構化良好的,普遍而抽象的事實、概念、和原理,適合“整學”,沒有必要刻意將其零散化。這對于知識傳授的初級學習。隱性的,軟的,結構不良領域的,結合具體情景要具體分析處理的,適合“零存”,對應于高級學習。
讀完這篇文章以后,相信大家對翻轉課堂解讀的話題已經有了更深的了解了,翻轉課堂解讀讓更多的學校注意到了這種教學方式,也是非常不錯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那就關注Awind吧。
